湖北傩面匠人:刀笔刻“春秋” 匠心守“傩魂”
中新网湖北鹤峰11月7日电 题:湖北傩面匠人:刀笔刻“春秋” 匠心守“傩魂” 作者 申玉洁 梅燕 伍洋 一大早,春秋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下洞村79岁的湖北刘学清就来到工作间,拿起刻刀在木块上“游走”。傩面傩魂20年来,匠人这位老匠人将一块块寻常木头雕刻成具有神韵的刀笔傩面,守护着鹤峰傩戏的刻匠血脉与根基。 鹤峰傩戏又称“傩愿戏”,春秋是湖北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汲取戏曲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已有近千年历史。傩面傩魂2008年,匠人傩戏(鹤峰傩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刀笔 傩戏表演中,刻匠傩面是心守其艺术造型的核心手段,因此其雕刻技艺堪称民间艺术的春秋精粹。刘学清17岁学做木匠,60岁时才开始雕刻傩面。不过,凭借多年木匠经历积累的手艺和经验,他很快就掌握了傩面雕刻的关键,“最讲究的是神态拿捏,而眼睛和嘴巴是传神的关键。” 走进刘学清的面工坊,墙角整齐排列着凿、锉、磨等数十件传统工具,案台上摆放着待完工的面具与颜料。刘学清介绍,雕刻傩面时,要历经选料、阴干、画稿、粗凿、精雕、上彩等20多道工序。 20年来,刘学清创作的不少作品被展馆收藏。除传统傩面外,他也为有需要的人定制专属面具,把“熊大”、“熊二”雕得活灵活现,“要懂得孩子们的快乐,才能让老手艺玩出新花样。”刘学清说。 由于傩面雕刻学习周期长,且收入微薄,使得这门技艺后继乏人。为此,鹤峰县文化和旅游局通过建传习所、办展演等方式拓宽传承路径。而刘学清也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展示制作技艺,讲解制作流程和文化内涵。 “刘学清的手艺是鹤峰非遗的宝贵财富,我们正努力为包括傩面制作在内的传统技艺寻找新的传承路径。”鹤峰县文旅局非遗股工作人员何剑波说。 午后,阳光斜照进工坊,刘学清拿起画笔为面具上彩。“只要手还能动,我就一直刻下去。”他摩挲着刚完工的傩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重庆今年以来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142起 打击处理192人
- 述评:文化遗产,究竟有啥用?
- 舷号18,福建舰入列现场高清大图来了!
- 内蒙古冰雪旅游季在“中国驯鹿之乡”启动
- 拓展“她题材”创作边界 电视剧《灼灼韶华》研讨会举行
- 邱进益吁民进党重视维系两岸往来的政治基础
- “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扩容
- 康熙亲爹另有其人?专家:没有证据,努尔哈赤、康熙、雍正都是相同父系
- 备战十五运会 樊振东、陈梦、孙颖莎、林诗栋等齐聚训练场
- 11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836元 上调29个基点
- H5丨活力南粤群众体育长卷
- 备战十五运会 樊振东、陈梦、孙颖莎、林诗栋等齐聚训练场
- 《王牌对王牌9》:见证王牌“地契”最终归属
- 中国国防部:中方愿与东盟国家携手应对各类安全挑战
- 中新健康丨睡觉开小夜灯,可能影响心率
- 边城呼玛:雾凇冰排相互映衬 绝美冬景引游人
- 蓝皮书:进博会助力全球数字贸易基建发展
- A股市场迎来“红包雨”
- 国防部:彻底放弃“台独”分裂图谋,才能给台湾带来真和平
- (第八届进博会)2025全国“丝路云品”电商月在上海启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